自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,澤州縣下村鎮圍繞“1543”工作思路,以黨建為引領,對標“四有”,補齊短板,夯實基礎,全面推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。
在“有人管事”上下功夫 變“單兵作戰”為“協同并進”
整合駐鎮單位、村(社區)黨組織,組建基層治理委員會,“一周一調度一研判”。
強化履職盡責。全鎮范圍征求意見,查擺問題、梳理工作職責,明確鎮級重點工作13項,村級民生實事181項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15公里的晉翔路、鎮區道路擴面提標、東大路維護等工作,采煤沉陷區治理、燃氣改造、供暖管網鋪設等工程進展顯著。
明晰行政執法。組建全科執法隊伍,同步成立黨支部,以黨建帶隊建,建成集接待、調解、詢問、保管等功能的辦公場所,明確執法事項清單,實現““一支隊伍管執法”、一張清單定權責”,截至目前,日常巡查73次,行政檢查11次,行政處罰案件6起。
嚴格網格管理。建立三級網格,實現全要素入網、全事務進網,配套建設“1+26”網格管理中心,將隱患排查、派工績效、群眾評價納入考核辦法,全過程跟蹤、督辦、評價。截至目前,化解糾紛115起,整改隱患1590處,排查外來人員1萬余人。
堅持在土地上做文章,進一步整合資源、挖潛提質,讓沉睡的資源“活”起來。
理清家底挖潛力。整理不規范合同84份,依托“核銷、沖轉、清收”等方式,核銷債權1967.62萬元,調整沖賬1428.25萬元,收回46.69萬元,新增資源收費505萬元。
用好土地建園區。利用“五個一批”模式,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,截至目前,全鎮共簽訂協議1304戶、18萬平方米,退出土地集中打包,入股綠色創新產業園,形成集聚效應,輻射帶動各村發展。
明確思路齊發力。實行“一村一案”,上村村建成48棟香菇大棚和百畝桃園,發展特色農業產業,年底可增加集體收入60萬元,成莊村創新土地托管,年收益30余萬元,史村河村“椿風”勁吹文旅興、劉村村做強“水濟”等路徑也逐步成型。
在“有場議事”上求突破 變“辦公區域”為“服務場所”
以打造“1+26”黨群服務矩陣為目標,建強家門口的紅色陣地。
“上下”同步。鎮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勞動者愛心服務驛站,開設三資、農事、人居環境管護等窗口,明確80項服務事項。各村(社區)按照“五新八有”要求,樹國旗、掛標牌、定制度、設分區,常態化開展水、電、暖代繳等便民服務。
“內外”兼修。用好鄉鎮黨校,開辦農民夜校,集中培訓黨員700余人,常態化邀請老干部、技術能人、致富能手上講臺、傳經驗。同時引進晉城巨能電網有限公司,先行于鎮黨群服務中心、濱河社區等地安裝便民充電樁14個,逐步實現26個村(社區)全覆蓋。
“點面”結合。成莊村堅持“大便民、小辦公”,探索打造開放式黨群服務中心;大南莊村依托便民服務中心面朝街巷的優勢,打造家門口的紅色陣地;牛山自然村先行試點,將衛生服務、糾紛調解、快遞代收業務納入黨群服務驛站;同時史村河村、岳南村等村黨群服務中心正在全面提升。
健全考核制度。對全鎮26個村(社區)、29名主干、1302名黨員、923名網格員、14000戶村民常態化開展千分制考核、星級評定、述職評議、積分制管理、星級文明戶評選工作,全面調動積極性。
規范財務制度。出臺《下村鎮農村小額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》,全流程規范工程招標。實行“政經分離”,推進村委會和股份合作社賬戶分設、資產分管、核算分離。推行村務卡制度,實現農村支出“零現金”,對村級財務支出實現全過程留痕。
突出監督制度。建設村級監督聯絡站,監察聯絡員每月規范記錄“一冊兩本三臺賬”,做實做細日常監督。創新“五議兩公開一監督”工作法,提高群眾對村級重大事務知情權、參與權、監督權。
責任編輯: 張婭萌